關系硬、背景深的人,畢竟是少數,這些人具有天生的優勢,羨慕嫉妒恨也無濟于事。
對于大多數人來講,面對現實,找到自己的發展的路徑才是關鍵。
坐飛機可以到達目的地,走高速路也能到達目的地,同樣走國道,低速也能到達目的地,無非是時間早晚的問題。
沒關系又如何?照樣可以被提拔,只是晉升之路不同而已,到達目的地才是根本。
正如《權利進化論》中提到的:「不去期望一個現成的,公平的世界,面對這樣的現實,是把它當作自己碌碌無為的借口,還是把它當作輔助自己決策的信息呢?」
作為職場人,必須要把本職工作做好。有句話說得好:「先做好該做的,才能做想做的。」
本職工作沒有做好,其他的事情做得再好,給人的感覺也是不務正業。
就像學生時代,學霸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,那叫做勞逸結合,或者說多才多藝全面發展;可如果是學渣的話,那就是不務正業了。
對于沒關系、沒背景的人來講,沒有任性的資本,本職工作一個減分項,可能就與晉升無緣。
所以,本職工作做好是一切的前提。
身在職場溝通能力是必修課,跟同事溝通,向領導請示、匯報……可以說大事小情都離不開溝通。
可能有人會說:「我性格內向不善溝通該怎麼辦?」
不否認,溝通確實跟性格有關系,但溝通能力是一種工具,根據性格不同,會有使用方式的不同。就像汽車是工具,賽車手開跟普通人開會有區別,但汽車最重要的作用是安全,到達目的地。
溝通能力是工具,外向或許是賽車手,內心也是老司機,駕駛方式不同而已。
簡單的講,請示工作說方案,匯報工作說結果。只要達到有效溝通的目標即可,工具用得好,距離晉升會更進一步。
不管你是否承認,領導對于你的提拔起到了不小的作用。哪怕他手中不一定有提拔你的權力,但領導不僅有壞事的本事,也有成為你晉升助力的可能。
維護好跟領導的關系,絕對是有利無害的事情。
至于怎麼維護,簡單的講,能輸出領導需要的價值,無論是你的業績,還是領導的私事,或者能為領導提供情緒價值,以及成為他手中的「刀」,請客、送禮……方式多種多樣,不逐一列舉。
領導是一面「放大鏡」,可以把你的優點放大,同樣可以把你的缺點放大。
保持良好的關系,可以成為助力,避免成為阻力。
同事之間可以產生友誼,卻很難成為交付后背的戰友。彼此之間屬于合作關系,良好的人際關系,促進合作,實現共贏。
也許領導并未關注到你,但是人際關系好,通過其他人的評價,也有可能關注到你,進而欣賞、栽培、提攜,實現晉升的目標。
雖說同事之間存在競爭,在許多事情上屬于此消彼長的狀態,但并非所有人都是競爭對手。
或許只是為了拉攏你,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呢?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不一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,但肯定是多了一種可能性。
退一萬步講,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,即便不為晉升,也可以成為合作共贏的基礎,無形中也增加自己晉升的可能性。
做好本職工作是應該的,也是一切的前提,要想晉升還要有幾樣能拿得出手的本事。
晉升這件事就像是考試一樣,本職工作做好到滿分,但其他能拿出手的本事就是附加題,把附加題做對,優勢也就建立起來了。
比如,做好了本職工作,幫同事翻譯資料,這種替代成本高的幫助,一定是自己的加分項。本職工作做好了,領導出差需要翻譯,恰巧你水平很高。
職場競爭十分慘烈,如果只在同一領域內競爭,由于環境的限制大家差別不會太大,勢必是優中選優。
可如果有其他能拿出手的本事,就是你的加分項,很可能就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,藝多不壓身就是這個道理。
職場晉升是在篩選人才,而不是從頭培養,會設置各種各樣的門檻,除了年齡這件事無法改變,很多事情是可以提早做準備的。
比如,學歷、業績、職稱、經歷崗位……,這些核心硬件都要提早準備。因為對于那些關系硬、背景深的人來講,這些可能是為他們專門設置,可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講,就是一道門檻,邁過去才有可能。
學歷不夠盡早完善,不要讓業績成為自己的短板。機會還未出現的時候,你好我好大家好,當機會出現的時候,可能就會因為某些核心硬件不達標而錯失良機。
想要晉升就要提早開始準備,學歷要不斷提升,業績要做好,做事小心不出大的紕漏,都需要盡早完善。
當機會出現的時候,才有參與的資格,退一萬步講,即便就是「陪跑員」,參與就有機會,或許是種瓜得豆呢,只要參與其中就多了可能性,萬一成功呢?
因為核心硬件不達標,導致多少人錯失良機,別等錯過才后悔沒有早做準備。
沒關系、沒背景想要晉升本來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,付出的一定會比別人更多。如果心中有志向,許多事情就需要提早做準備。提拔這件事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,尤其是對大多數普通人而言。所謂「時刻準備著」,不就在平時不斷的積累,在關鍵時刻有抓住機會的本事嗎?
嚴禁無授權轉載,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。